釋迦佛當時就說
{此但有言說,數問已不知,增其疑惑。所以者何?非其境界故。}

是在說明甚麼??

此非一切法
覆:
有人說六根六境的因緣生識而緣生的五陰,不是一切法。

文章標籤

andrewde183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師兄安 :
[如實覺知五蘊 - 如實觀察五蘊 - 不加油添醋 - 如此而已] 。
師兄 ~ ! 除了五蘊的覺與知外 - - - 還有萬法。法的珍貴處在覺性,覺性的寶貴處在法。歸靜確屬非易,入淨更難。見性已難,現性更難。也可以這麼說 - - 成佛如登天,行佛如下地獄。
甘為眾生苦,方為人間佛。

2015-03-29 20:52:02 補充:
師兄安 :
依師兄所述 - - 禪門靜觀,實覺。是門實修的科別。自古以來,先修所依持的學修法,後學能夠理解。也深深明白師兄的感受。也確認師兄所持,所學修定能見性歸寂。所以 ! 後學並無異議。事實上 ! 也真的認同師兄的理見。令師是有法理涵養的 - - 由師兄的理見中明見。
佛學沒有快捷之徑,如 ! 以師兄所見,能引領初入門者一個正向,但是 ! 若要初入門者能入師兄理見實義,可就一大段距離了。後學所依與師兄無異,也是禪。只是 ! 持見角度的切入不同。就像是 - - [靜] ! 寂中靜與忙中靜,雖處不一樣的事境,心無旁騖的靜確是相似的同靜。
文章標籤

andrewde183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所謂的煩惱就是
「事情不照我們的意願走」,
當我們愈是堅持己見繼續生活下去時,
不照我們意願的事情將會愈來愈多,
解決之道不是處理外在的那些瑣事,
而是學習如何放棄一己之見,
如果我們能做到連違逆己意的事都能接受,
那請問煩惱將會在哪裡?
文章標籤

andrewde183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